编辑:青萌树语文加盟| 发布时间:2020-01-16
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,
小年。
小年是除夕前最重要的节日,
扫房子、祭灶王、备年货……
小年来了,
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了。
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,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,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。
一天,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。
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,还没坏到底,既然死在了锅底,就把他封为灶王,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汇报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
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为他要上天汇报。
于是,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。
大家都知道,
全国各地过小年的时间有所不同:
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
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
但大家都了解其中的原因吗?
祭 灶 王
“灶王”也就是厨房之神,“祭灶王”的习俗源自一个民间传说。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于是小年这天,人们会摆一些甜瓜、灶糖在灶王像前,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,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,也是图个吉利。
祭灶王也是有讲究的,民间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所以祭灶王的事,只能交给家里的男人。在祭灶君之时,摆齐供品,焚香祭拜,接着第一次进酒,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;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;进第三次酒之后,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焚烧,代表送灶君上天,仪式便顺利完成。此外,大家祭了灶王后,正月初四(一说除夕夜)千万别忘了买幅新灶神像,将灶神请回来!
扫 尘 土
扫尘土,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。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,用头巾将头包好,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。扫屋之后,擦洗桌椅,冲洗地面,各店铺、居民家焕然一新。
剪 窗 花
小年一到,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了!以前,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,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。如今,多数人都选择买窗花,少了份喜悦,也少了种剪窗花的趣味。家长们可以找找攻略,带小孩子学学剪窗花,既培养了感情,又能让孩子体验真正的年味儿!
沐 浴
小年这天除了要收拾房屋,还要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的,才好迎新年!民间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。而沐浴理发的活动,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。
贴 春 联
贴春联这件过年大事儿,很多地方从小年就开始了。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,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,用最普通的红纸黑笔,简朴却并不缺少年味。
婚 嫁
过了二十三,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,百无禁忌。娶媳妇、聘闺女不用择日子,称为“赶乱婚”。所以,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!
备 年 货
到了小年,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,比如买鱼、杀猪、灌肠,这些活不是一天就能干完的,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准备。
吃麻糖、饴糖、糖瓜
糖瓜、饴糖、麻糖等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,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。晋西北有“二十三吃麻糖,吃不上麻糖啃指头”的俗话。
吃 饺 子
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,意为给灶王爷送行,取意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。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,吃热乎乎的饺子,其乐融融的样子,别提多有年味儿了!
小年由来已久,
现在,我们一起通过十首诗词,
来看看,古人都是怎么过小年的吧!
《小年》
宋·文天祥
燕朔逢穷腊,江南拜小年。
岁时生处乐,身世死为缘。
鸦噪千山雪,鸿飞万里天。
出门意寥廓,四顾但茫然。
《行都钱岁》
宋·孙嵩
插架馀残历,挑灯忆故乡。
年光蛇赴壑,羁旅雁随阳。
禁阙迎傩鼓,邻街祭灶香。
英雄须自力,容易鬓毛苍。
《山居苦》
宋·赵庚夫
栽松成曲径,洗石出秋屏。
米价占新月,更筹认曙星。
买牛邻共契,祭灶妇看经。
不觉成头白,频看烧地青。
《祭灶诗》
宋·吕蒙正
一碗清汤诗一篇,灶君今日上青天;
玉皇若问人间事,乱世文章不值钱。
《纵笔三首·其三》
宋·苏轼
北船不到米如珠,醉饱萧条半月无。
明日东家当祭灶,只鸡斗酒定膰吾。
《岁晚书事》
宋·刘克庄
门冷如冰尽不妨,由来富贵属苍苍。
谁能却学痴儿女,深夜潜烧祭灶香。
《答曾存之》
宋·秦观
环堵萧然汝水隈,孤怀炯炯向谁开。
青春不觉书边过,白发无端镜上来。
祭灶请邻聊复尔,卖刀买犊岂难哉。
故人休说封侯事,归钓江天有旧台。
《祭灶与邻曲散福》
宋·陆游
已幸悬车示子孙,正须祭灶请比邻。
岁时风俗相传久,宾主欢娱一笑新。
雪鬓坐深知敬老,瓦盆酌满不羞贫。
问君此夕茅檐底,何似原头乐社神?
《献寿》
宋·孙纬
面脸丹如朱顶鹤,髭髯长似绿毛龟。
欲知相府生辰日,此是人间祭灶时。
《庚子送灶即事》
鲁迅
只鸡胶牙糖,典衣供瓣香。
家中无长物,岂独少黄羊。
来源 :网络(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编辑整理 :青萌树语文官方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