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青萌树语文加盟| 发布时间:2020-07-21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大暑,即大热,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恍惚间,一年已过去了一半。
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
一候 腐草为萤
离明之极,故幽类化为明类,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,大暑时,萤火虫卵化而出。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,夏夜,成片的萤火虫在身旁忽明忽暗,如同置身于漫天星海。
二候 土润溽暑
溽,音辱,湿也。闷热的天气,土地仿佛也如饮饱了水,湿润而有生机。
三候 大雨时行
瓢泼大雨总是不期而至,雷雨中暑湿减弱,带来了丝丝清凉,也带来了秋的消息。
“大暑”节气,各地的习俗很有特色。
送“大暑船”
送“大暑船”活动,在浙江台州等沿海地区沿袭至今。“大暑船”内载满各种祭品,渔民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,在街道上行进。以此寄托:五谷丰登、生活安康的寓意。
喝暑羊
山东南部地区有“喝暑羊”的习俗,不少市民在“大暑”这天,到当地的羊肉汤馆“喝暑羊”,喝得全身大汗淋漓,据说这样可以排出体内毒素,有益健康。
吃仙草
“(农历)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会老。”广东很多地方在“大暑”时节有“吃仙草”的习俗。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,有神奇的消暑功效。
吃伏面
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”,很多人在暑热正盛时酷爱吃面,无论是浓郁的炸酱面,还是淋上浇头的油泼面,都能让人“汗”流满面。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,也能在大快朵颐中被排出体外。
大暑,说文雅点儿,就是盛夏;
说俗点儿,就是一年中最烤的日子,
三伏天都在里面了。
然而古往今来,
却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诗言大暑,
留下不少名篇。
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,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。他居住在小院之中,虽然贫穷身无长物,但是临风窗下,心静了,暑气自然消退,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。此诗读来也是清爽宜人,为苦夏的人们送来一丝清凉。
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,不知何时才能落下,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,无处寻觅。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,水中湃着的瓜果起起浮浮。虽然天气这般炎热,更应爱惜光阴。
大暑之夜,铺一张席子,以地为床。“桂轮”是指月亮,天上一轮明月照耀夜空,萤火虫在闪烁,清凉的瓜果招待儒雅的朋友,茭白和菖蒲在池中葱茏生长,透着清凉。“绛纱”“经史”都是文人消暑的佳品。看看,元稹的消暑之法是不是不一样?赏明月、观萤火、邀儒客、摆瓜果,好不悠游自在!
诗人似乎很是安贫乐道,悠然自得。大暑酷热,诗人不愿出门,也无人来访。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,隔出一片静谧,小院的地刚刚扫过,干净整洁。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。午餐一两道小菜,夏衣也只几件蕉纱。既然已经能自给自足,多余的财物就是劳心费神了。若是同颜回相比,自己只怕还太富贵舒适了。
听着夏虫的鸣叫,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。明明正是苦夏,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。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,不禁为之感慨。寒水,白头,夜半,谒公侯,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。珍惜当下,珍惜年华。时光太瘦,指缝太宽,不要让它在你不知不觉间,悄然流逝。
这是一首赠答诗,诗人似乎及其畏热,闭门谢客,也不甚出门。由于人迹罕至,青苔长满庭院惹鸟儿来散步,绿叶也自在垂下,带着虫子的痕迹。寒泉从井中流出算什么呢,白羽的飞鸟已招不来清凉。等到秋节到来,西风萧萧,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,不知你意下何如?
似乎古人的生活总是诗意满满,一日的暑气在夜晚消散,邀三两好友,携几壶浊酒,在水阁上吹风赏笛。想来都是无比自在与惬意的。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笛音的美妙,如同水底蛟龙,矫健宛转。吹笛玉人不似凡人,合该住在广寒宫中。诗人也希望能早日洗尽这整日的炎热,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。
大暑这天,诗人郑刚中在竹下独自喝酒。在这首诗中, 诗人先写竹子,竹子长得枝繁叶茂,在居所窗外,像仙树一般。在这暑热的天气,这竹子悠然挺立,似君子一般。
感于竹子的遗世独立,诗人在竹下饮酒,月也无言,醉了就睡了,梦中清凉,天地亦宽。
诗人在大暑卧于松树之下,感慨良多。诗人线描写了大暑天气的炎热,想到自己过去的秉笔生涯,已是万事灰心。此处松柏茂密,荷花盛放。松柏根须坚挺,荷花不染纤尘。自己卧于这般景致之间,百感交集。诗人历经世事变迁,对尘世浮华已然看淡,只希望老来晚节得保,闲看花开花落。
一年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,最为艰苦的是炎热的夏天。诗人希望可以怜悯百姓,下一场大雨,缓解酷热。
白日骄阳
夏夜繁星
时序交替
生生不息
青萌树愿君夏安
愿你有清风入怀
有明月生凉
来源 :网络(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编辑整理 :青萌树语文官方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