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青萌树| 发布时间:2021-01-28
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母语血脉,陪伴我们整整一生,终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修养、人文素养、气质品味、精神境界、道德情怀,甚至是生命意识……
但遗憾的是,学校的语文教育教给孩子的,更多的是应试的技巧。
于是,不少老师常常在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时,就布置一些让孩子们非常反感的任务,比如摘录大量好词好句、做读书笔记、写读后感。
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,对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期的孩子来说,无疑是弊大于利!
成天读读读,抄抄抄,写写写,背背背,这样学语文不仅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和妙,欣赏不到经典文化的魅力,而且让他们排斥阅读,甚至讨厌语文,这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。
不少教育同仁和日渐明白语文重要性的家长们由衷的希望:孩子能从心底真正爱上语文!
但是他们只能望洋兴叹,因为市面上好的语文课实在是太少了!大多数作文班、语文班就是做题做题做题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历时三年,精雕细琢作为青萌树三大系列之一特色课程·萌果系列·乐语文正是为此而诞生
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既有特色又有价值的素养课程。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,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,聚焦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双向提升,让每一个孩子能真正意义上爱上语文。
爱上语文 从轻松有趣开始
孩子们是真的不喜欢语文吗?那他们为什么看起小说来能那么津津有味?关键还是在于课程的趣味程度,到底能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。
青萌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萌果系列·乐语文拒绝“假大空”,也拒绝“大杂烩”,巧妙融合有趣的原创动画、丰富的历史背景、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、多元的阅读主题、奇妙的跨学科情境、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、轻松的课堂气氛,激发胜负欲的乐学激励机制,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,让孩子身临其境,像听故事一样听课,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学习兴趣,学到根本停不下来。在润物细无声中,全面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,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。
群文阅读 累积400000+总阅读量
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,惊呆了众人:“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%的人做不完!”来不及做不是因为题目多了,而是因为文章长了,需要考生有很快的阅读速度与很强的阅读能力。
教育部更是明确表示:2022年前高中将全面实施新课程、使用新教材。阅读字数由以前7000字增至如今9000字,未来还有可能增至10000字。
未来语文高考不仅会增大阅读量,考察阅读速度,而且有意识地考查读书情况,包括课外阅读、经典阅读、阅读面与阅读品位。
针对这一趋势,萌果系列·乐语文全程贯彻群文阅读这一先进的研发理念,并且大大增加了阅读量,孩子学完系列课程后,将累积达到400000+的总阅读量。
什么是群文阅读呢?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,围绕一个主题或议题,选择一组文章,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。
萌果系列·乐语文根据年段特点以及文本形式的不同,精心打造了多元而系统的议题体系。在同一个议题下,会精选4到5篇不同的文本来进行组合。
▵ 儿童文学读写课程议题示例(四年级上册)
并且有意识训练阅读速度,让孩子不断尝试在短时间里读完4-5篇甚至更多文章后,在相应的问题、话题或者任务下,进行思考、讨论、发现、练习。
五大核心课程
精雕细琢,各具特色
萌果系列·乐语文覆盖1—6年级全阶段,是一套体系完整的读写课程,内容丰富、课型多样,旨在解决学生传统文化欠缺、阅读能力不足、阅读素养欠缺和写作能力羸弱等问题,将听、说、读、写融会贯通,达到输入到输出的全路径循环。
低段绘本读写课型(1-2年级)
严选60篇经典绘本,通过自我认同、发泄烦恼、想象力、认识世界等20个阅读主题,一单元读多本,激发孩子对绘本的兴趣,
借助图片、线条、色彩、构图,猜测读等阅读策略,在图文中促进孩子的观察力、想象力、感知力、语言表达力等发展,同时种下爱读、爱表达的种子。
中段儿童文学读写课型(3-4年级)
巧设20个阅读议题,通过100+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
通过群文阅读、以读促写等方式,让学生的阅读量、思考速度、理解能力在有限时间内大大提升!
高段名家名篇读写课型(5-6年级)
走进丰子恺、叶圣陶、冰心、汪曾祺、萧红、老舍、沈从文、鲁迅8位现代文学大师,名家名篇读写课型精心设计“萌物”、“小人物”、“节日风情”、“慈母的爱”等阅读议题。
在阅读100篇现代文学大家作品时,将阅读鉴赏和文学写作紧密结合,让孩子在作家的间接指导下,像作家一样思考、表达。
小古文课型(1-6年级)
读短篇,读经典,与严肃古板的文言文不同,萌果系列·乐语文的小古文按照人物风采、动植物篇、哲理故事等选择内容,从文学性和趣味性两大维度挑选经典文本。所选文本短小精悍,趣味生动,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,也避免了学生因为阅读大部头原著而产生的畏难心理。
除此之外,萌果系列·乐语文的小古文在每节课的开始,都有一个原创动画作为课堂导入。让孩子在原汁原味的古文中,在新奇的动画代入中,感知文学美感,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,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,培养人文底蕴。
综合实践课型(3-6年级)
创新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,设置跨学科情境,将生物、地理、历史、天文、物理等不同学科,分置在不同年级,开展主题活动。
将语文能力中的信息提取、概括、归纳、整合、表达等语文能力融合在每一个学科背景活动中去学习、训练,让孩子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。